眼下,有关国内成功开发出动物培养肉的新闻,成为科技界和消费者谈论的一个热点。那么,我国植物蛋白肉和动物培养肉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到底如何?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陈坚教授在“2019未来食品论坛——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制造技术高峰论坛”上说,“目前,我国在植物蛋白肉和动物培养肉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还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植物蛋白结构、风味、营养等的理性设计与改造,动物肌肉细胞的大量获取和肌肉组织的大规模低成本培养,以及植物蛋白肉和动物蛋白肉的食品化等。
陈坚认为,要通过对上述关键问题中存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研究,提升植物蛋白肉和动物蛋白肉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制定植物蛋白肉与动物培养肉食品安全评估和市场监管政策,这将对保障我国食品供应安全、提升我国食品生物制造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陈坚介绍,全球肉类短缺危机、健康与环保的消费风潮、食品创新推动等因素带动人造肉产业发展,但技术成本、产量等尚未满足人造肉大规模量产和市场化的要求。今后,江南大学将继续发挥轻工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流学科的科技优势,积极发挥食品领域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加大食品科技创新投入,着力让老百姓“吃好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添智加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了解到,论坛上, 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在江南大学正式揭牌。来自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以及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300多位代表,重点聚焦食品创新、促进植物蛋白肉及细胞培养肉等新型替代蛋白食品的开发、食品安全等议题,对产业热点、难点问题及推广的经验进行广泛的交流,共同探索全球未来食品领域创新与机遇,为增强我国食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促进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英国研究人员首次在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中,探测到了水汽,且其50%的...[详细]
自己的“人脸”等生物学信息掌握在别人手上,有的商家甚至对消费者的人脸信息深入分析...[详细]